close

鼎泰豐已經在海外十一個點開店了,香港也有兩間,其中有一間就在銅鑼灣。

奶奶有一回跟她的朋友去吃了鼎泰豐,驚豔於……不是小籠包,不是豆沙小包……讓她讚不絕口的是臺式炸排骨

 

 DSC_00000001.JPG  

 

 

每過一陣子我們就會外食一次,也算出門活動活動,幾回奶奶稱讚鼎泰豐,說要帶我們去,拉拉都會說,我們吃過了,在臺灣常吃。所謂的常吃當然不是真的很常去吃,只能說吃了不少次,他並沒有被鼎泰豐的盛名迷倒。我比他更常去,因為之前的老外老闆頗愛鼎泰豐,每每有外國客人來訪,一律帶到鼎泰豐感受一下排隊吃小籠包的Taiwan style

 

奶奶提了幾次之後,我就跟拉拉說,我們去吃一次吧,她看來很想吃呢。

於是這天,我們就光顧了鼎泰豐。

 

 

話說,前不久才在電視上看到美食家蔡瀾介紹鼎泰豐,說香港鼎泰豐是把臺灣那一套原汁原味搬過來的,不只小籠包皮重21、打折18次這些工序,就連店內員工都是臺灣的訓練方式出來的,所以特別有笑容有禮貌。

 

來過香港的臺灣朋友一定會提到的一件事,便是除非你去的是五星級飯店、食肆,否則都會被當地餐廳的服務態度嚇到──爛到嚇到

 

臺灣人太習慣餐廳中的服務生熱情有禮,香港這地方是完全不同的,常是板著臉來為你點菜上菜,你可以說他們吝於給笑容,也可以說他們的文化本來就是這樣的,東西好吃就行了,笑容並不會加分。

 

據說當年麥當勞在香港設點時,對員工的第一個訓練就是,展笑

 

 

……anyway,本以為香港鼎泰豐應在服務上也會是臺灣standard,看來是我想太多了又或者是如之前聽到大陸那邊也越來越多店家會學臺灣發音的「歡迎光臨」來「歡迎」客人,得到頗正面的回響,不過終究是學到皮毛學不到精髓,畢竟光是「歡迎」客人並不能帶來一次完美的飲食體驗。

 

在臺灣,至少在忠孝店,可以將兩種不同的包點併籠,讓人數較少的客人們不用點太多籠一樣可以品嘗不同口味。最常見的就是兩人同行,點半籠豆沙小包併半籠竽頭小包。

 

在香港這是不可行的。不行不要緊,好好說大家還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當我們問服務生是不是可以併籠時,得到的是連續的白眼,問了兩三回,她才不耐煩地說不行。這樣的態度,別跟我說是臺灣鼎泰豐原汁原味。

 

 

說回吃吧~

 

 DSC_0004.JPG  

 

小籠包自然是必點的品項。

奶奶覺得不夠「滑」。香港人吃滿多東西都會講究「滑」不「滑」,這是我最近的領悟之一,肉要「滑」,蝦要「滑」,餡料要「滑」。我可能吃慣臺灣口味,加上知道「滑」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要加生粉、太白粉這些多餘而無益的東西,「滑」便不是我追求的口感了。

 

不過,小小地覺得我們這籠小籠包的肉餡似乎有點粗硬,是蒸太久的感覺。

 

 DSC_0010.JPG  

 

當然也點了我的最愛花素蒸餃,這兒叫香菇素餃

奶奶覺得普通。

 

 DSC_0018.JPG  

 

讓奶奶著迷的排骨蛋炒飯

奶奶一直很想知道,為何他們能把飯炒得這麼漂亮。

呵呵……其實我覺得臺灣米炒出來差不多都是這樣子的。倒是這個炸排骨每次吃都覺得回到小時訂便當的年代,便當中的排骨,就是這樣的感覺,不太厚的粉,不是現在流行的酥脆外皮,但肉嫩多汁。

 

 DSC_0019.JPG  

 

協竽小籠包,就是竽頭小包。不能併籠,我們就放棄了豆沙小包,單點這個。

奶奶的評語是,跟她吃慣的潮州口味有別,比較沒有那麼甜,但仍有竽香。

前幾天正好也吃了潮州竽泥,感覺和了頗多諸油跟白糖。我不是太愛竽泥,兩者相比,我偏向不那麼甜的口味。

 

 DSC_0022.JPG  

 

迷你芝麻包,我在臺灣沒點過的一道。

饅頭外包,香甜芝麻內餡,我喜歡。

 

 

 DSC_0035.JPG  

 

後來決定加點一個菜肉小籠包

大家覺得今天的亮點是這個,餡是菜肉,但很綿密,好吃。

 

DSC_0036.JPG  

 

帳單。

很香港,茶水也要收錢

 

 DSC_0039.JPG  DSC_0042.JPG  

 

這景象就跟臺灣沒分別了……香港鼎泰豐跟臺灣鼎泰豐最像的地方在這兒~

 

 

吃完之後,有一點想念臺灣了,哈哈!

 

 

銅鑼灣(怡和店):香港銅鑼灣怡和街68號地下3-9

電話:+852 3160 899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r 的頭像
    Vir

    夏洛特羅斯街52號

    V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